2011-04-21 22:21:13
一、具体做法:
(一)成立评审机构
成立了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内部控制制度评审领导小组,并实行领导小组下的工作专班负责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制定评审方案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及17项具体做法规范(征求意见稿),结合实际,制订了《咸宁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评审方案》。
(三)确定评审标准
评审的主要标准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同时根据授权批准等十种不同的控制措施制订了详细的评审标准。
(四)确定评审方法
一是采取流程图(或文字描述法), 依照企业的业务流程,用流程图将要评审的业务流程描述出来;二是采取问卷调查法(包括开座谈会);三是采用调查表法;四是穿行测试;五是现场监盘。
(五)进行人员培训
搞了一次参评人员业务培训班,请有关专家给大家讲如何填写测试表、如何填写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应抽查哪些内容、如何掌握环境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口头证据等。
(六)实施测试
第一步,了解企业的内控情况
一是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二是初步了解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初步评估控制风险,确定进一步测试的重点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第二步,收集资料
收集企业正在执行的有关货币资金和资产方面的内控制度,货币资金和资产增减变动的痕迹化资料。
第三步,审阅、分析资料
对收集到的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下一步要抽查的方向和重点;对收集到的制度文件和痕迹化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判断内控制度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
第四步,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要测试的内容,制成详细的调查问卷,发给有关控制点人员,由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对填表人不清楚的问题审计人员可以现场解答,审计人员收回调查表时,要仔细审阅,发现疑点现场与填表人沟通,并进行修正,确保调查问卷反映出真实的内控情况,并取得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证据。
第五步,内控流程描述
审计人员根据有关文件资料,将整个内控按业务循环绘制成若干个流程图。观察流程图与调查问卷的控制程序和控制点,并进行比较,审核是否遗漏了关键的控制点;从控制的基本原则出发,从效果的角度评价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根据业务发生的频率,依据成本与效益原则,从效率的角度分析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从内部控制目标出发进行综合评价,主要考虑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第六步,穿行测试
审计人员选择了几个完整的交易或事项,对其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审核。一方面测试内控各组成部分是否按原定的控制步骤和方法运行,测试各控制点运行与其内容是否相符;另一方面是检查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内容、程序、方法是否正常运行以及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审计人员选择了与银行账户有关的业务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进行穿行测试,结论是:证实了该项业务的内部控制是健全的、有效的。
第七步,现场监盘
对现金、银行存款及存货进行了现场监盘。
(七)汇总分析
通过前面六个方法,审计人员对企业货币资金及资产的内部控制情况有了了解,并取得了大量的评审证据,接着审计小组开会,审计人员将各自得到的评审证据拿出来,与会人员分析评价,汇总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审计组长将已取得的评审证据与管理层沟通,对有关数据、事实进行核对、确认,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判断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进而形成对货币资金及资产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意见。同时,对某些部门和环节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提出了改进意见。
(八)评审报告
形成评审报告初稿后,征求管理层的意见,并根据管理层的意见对评审报告进行修改,最后出具正式的评审报告。对公司的货币资金及资产的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作出了评价。
二、实际效果
通过对货币资金和资产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和内控制度的实质性测试,发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程序,值得今后发扬。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有严密的货币资金收付授权批准制度;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规定;超支票结算起点的收支一律转账收付;空白单据的购、用、存登记管理;银行存款对账单由银行派人送达并签收;印签章的保管制度;定期盘点现金及有价证券等,这些控制措施,把货币资金的风险控制到了最小,是内部控制方面的亮点。
评审报告提交单位领导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有关责任人和中层干部大会,由审计人员对若干控制点的现状及潜在风险进行点评。局领导要求第一步按评审报告提出的改进措施,对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整改;第二步,要组织专班,按照企业的业务循环,对全部内控点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对整个内控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改进。第三步,要不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员工的收入挂钩。
随后,专班人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按评审报告的建议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修改;其次是对全部内控制度按业务循环进行重新设计,结合“两标合贯”,制订出了岗位说明书,在岗位设计中对不相容职务、授权批准等内控要求进行科学安排。真正做到了权力有效制衡、信息沟通顺畅、检查监督到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工作体会
从这次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来看,审计报告质量较高,对货币资金和资产的内控制度的评价客观准确,指出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评审,使我们对企业内控制度评审的程序和方法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障。没有领导的支持,不光内控制度评审难以顺利进行,即使评审了,其评审意见也不可能落实。
二、了解情况是前提。只有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运行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抓住重点,准确地把握各环节的控制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评审程序和方法,为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的评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人员培训是基础。参评人员首先要提高认识,不怕暴露问题;其次是能准确客观地填写调查表和回答审计人员的提问。
四、评审方案是纲领。评审方案要具体,可操作性要强,要设计出科学、适用的调查表、盘点表、调查问卷、穿行测试等表格。
五、复核汇总是重点。复核汇总主要是防止有关指标被误解、错报,或者有人不负责任的填报,以免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结论。
六、环境评审是核心。因为内控环境对企业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及执行是决定性的,没有遵规守纪的文化氛围,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评审都是徒劳的。
七、事后整改是保障。评审的目的在于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合理保障。如果只重评,不重改,则内控制度评审的目的就达不到,对企业内控制度评审的继续开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沈幸福,来源:咸宁市烟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