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加强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面质量管理——基于集约化管理的视角

2012-12-14 22:33:47

  :集约化管理对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使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电网企业应加快内部审计转型,推进内审工作创新,加强内部审计的全面质量管理。

关键词:集约化管理 内部审计 全面质量管理

 

目前,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中国电信、国家电网等已经引入了集约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但这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带来机遇和改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拟就目前公司正在推行的集约化管理,从集约化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和挑战角度,分析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向,并提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提升建议。

一、             集约化管理的特征

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是通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目的,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方法。

集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人财物三个方面:

在财务集约化管理上,需加快资金集中管理步伐,实现全网资金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监控和统一融资平台。

在物资集约化管理上,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加快构建与两型两化工作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管理体系的有效方法。

在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上,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到战略高度,需大力推行“十一个一体化”,将人力资源储备、发展及其管理能力打造成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             集约化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和挑战

(一)集约化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1.对内部审计环境的影响

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需要通过ERP管理信息系统的手段来完成。ERP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双重核心,将带来企业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过程控制、组织架构、权责划分等方面的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必将对公司内审活动的程序、方法等产生影响。

2.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集约化管理的核心是集中”,通过集中取得高效,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集中固然可以获得高效,但也面临新的风险。首先,高度集中的数据使许多不相容的职责在系统中相对集中,增加了舞弊的风险;其次,数据传输存储异常、系统被攻击、病毒侵入、数据被盗取等信息化的伴生现象均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风险,使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评估产生重大影响;再次,高度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经营行为虚拟化,增加了审计取证的难度,出现问题责任难以认定。

3.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ERP系统来完成,这使得公司的许多交易程序化、标准化,各种线索数据化,没有实物存在,很多经济行为无法验证,如若查证,最终只能是追溯到上级单位乃至决策层级,突破了审计的范围,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

三、             加强内部审计的全面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集约化管理是电网企业在新历史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内部审计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求,内部审计需要合理定位,实现由查错纠弊型向绩效型、风险型转变,突出自身的咨询服务职能,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转变的关键点在于,搭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实现内部审计的全面质量管理。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即采用过程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形成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及综台的(简称三全一综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工作质量管理水平,最终达到组织整体绩效的持续改进的目的。

四、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思路

(一)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作为审计的最终目标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作为供电企业,审计目标不仅仅包含财务收支目标,还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投资合规性及有效性目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目标、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执行目标、企业经营与发展目标等。

(二)以风险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

供电企业经过了近几年规范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基础管理工作日趋完善,简单的查错纠弊已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而企业风险审计比重在不断加大。

(三)以绩效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绩效审计是指由审计部门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企业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效益的优劣,挖掘提高效益的潜力,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绩效审计是传统审计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是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的必然趋势。通过绩效审计的评价功能,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

五、  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要点

(一)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设置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职能严密组织起来的动态的质量控制活动。

(二)提高内审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内审从业知识,督促他们及时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保证内审工作在面临新环境、新问题时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减少和避免由审计从业人员人为因素造成审计工作不到位现象,使审计上作逐步法制化、规范化,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成效。

(三)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审计手段正迅速向现代化转变,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审计工作多停留在手工的基础上,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在审计具体管理事项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难以采集到符合审计要求的信息和资料,审计工作显得被动、低效,落后的审计手段影响了审计的预期效果。应当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手段,替代原先传统的手工操作办法,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加快内部网络建设,实现会计信息的网上交流,跨地区的电网企业还应建立会计信息的远程传输系统,逐步建成内部审计资料库,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途径。通过审计手段的现代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审计功效,保障审计转型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检查控制

严格按照审计署颁布的《审计方案准则》的要求,在审计质量监管工作上与国际接轨,建立定期和多层次的考查、审核和评估制度;制订质量管理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并督促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质量不高的原因,检查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重新审查已有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力量对过去已发布的一些比较原则的技术标准,制订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必要时做一定的补充或修订;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议事规则,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大问题,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各种关系,凡因失职造成的质量事故应予追究责任。

(五)严格审计复核程序

审计复核作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保障质量防范风险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严格审计组长主审、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复核、机构三级复核制度及主管领导的审核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做好复核工作关键要把好四个关口:一是把好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关,二是把好审计报告复核关,三是把好审计处理关,四是把好审计决定落实关。(南方电网公司审计部)


参考文献:

[1]       乐小兰,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183

[2]       王成科,徐云杰,集约化管理对内部审计的挑战,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3]潘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系统初探,财会月刊,200610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