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5 22:23:39
责任之美,在于敢于担当,从审计的发展历经的几个阶段,就是审计由责任走向担当的历程,审计最早只是对数据的真实、合法进行考量,之后发展到效益审计阶段,不仅要关注钱花得对不对,更要关注钱花得值不值,然后是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前瞻和评估而现在审计发展到了新阶段,明确了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推进民主法治,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事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职能、审计范围、审计对象等审计要素的不断变化,审计工作不再需要只会查账的“匠人”,而需要掌握现代知识与技术方法的综合素质人才。 第一、要担当起由传统的审财务向现代的审控制、审风险、审绩效、审责任人动机转变的责任。审计必须体现对“事”和对“人”两方面审计的结合,即审事开始,评人为终,也就是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入手,最终将审计结果落实到对人的评价上。这样就需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突出对人的审计这一主线,并把这一主线贯穿整个审计的全过程。按照这样一个审计思路,在操作规程设计上,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突出抓审计重点。首先从评审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抓住制度制定中的健全性和执行中的有效性两个环节,找出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和目标。其次从有关重大经济决策的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入手,筛选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亲自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作为审计的重点。第三,从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制定下发的重大经济政策性文件入手,作为检查执行和贯彻国家经济政策情况的重点。第四,从集体和个别座谈了解入手,选择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经济活动作为审计的重点。第五,从纪检、组织等部门提供的信访举报材料入手,确定领导干部个人经济领域内违反廉政规定和廉政管理责任的审计重点。 第二,要担当发现经济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找出治理办法提供依据的责任。从决策质量上加大审计成果运用,首先要加强专题研究,提高审计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审计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写出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报告,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建议建立防范多发、易发问题的长效机制,力争为服务领导决策发挥好参谋作用。在审计结束后,撰写审计报告要有所侧重,除了指出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薄弱环节外,还要站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的角度上及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审计建议。其次要原汁原味地反映问题,为领导全面深入了解情况、把握形势创造条件。在反映整体情况的同时,要善于综合分析,找准、抓住问题症结所在,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反映尽量原汁原味,不得错漏报和隐瞒真相,这样一来,领导就会对财政资金运行普遍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现状和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就会依据所反映的真实情况,认真研究、正确决策,制定解决当前区域经济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深层次问题 的有效措施与办法。 第三,要担当维护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的责任。 近年来,在审计中发现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大局观念,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竞争,制定和执行与国家政策相冲突或规定等干扰经济发展秩序,市场信号被长期歪曲,以致虚假繁荣的泡沫越吹越大,这些问题引起当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统筹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每年的审计项目由常委会专门开会研究决定。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掌管和使用政府资金较多或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的领导干部,先行安排审计,并要求“审计必须严格、责任必须追究、问题必须整改”, 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意识,更加维护了经济秩序,保证了经济的正常运转。 第四,要担当促进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推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责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审计部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着力寻求审计工作与干部管理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围绕建立健全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对事对人双追责”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拒不改正的,对被审计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对进行审计责任追究和公开问责评议提供了法律保障。这种将责任落实到人、进行责任追究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审计中屡查屡犯的问题。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较好地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合理界定其应负的责任,通过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引导领导干部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同时还应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第五,要担当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责任。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力度。采取“三个结合”,即“审计成果运用与领导干部的考核选拨相结合”、“审计成果运用与干部教育监督相结合”、“审计成果运用与推进反腐倡廉相结合”,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和质量把审计结果运用于长效机制的建立之中。对审计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写出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报告,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建议建立防范多发、易发问题的长效机制,通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作用和成效是多方面的;进一步警示教育了干部,促进了廉政建设。通过审计结果运用,加大了对干部查处及监督管理的力度,警示教育了干部,促使领导干部拴牢“紧箍咒”,绷紧廉政弦,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使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同时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一把手”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促进了各单位不断健全内部约束机制,改进财务管理,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对干部工作的信任感。群众反映,通过运用审计结果这一关键环节,实际上是实施了一项民心工程,老百姓对干部监督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干部提拔任用的神秘感消除了,透明度提高了,干部政绩实不实,问题多不多,公开透明,不是自己说了算,干部真有问题会过不了审计关,用人的导向作用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都应该有担当的胸怀和勇气,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宏观性、建设性、开放性和科学性。为了审计事业的兴旺,为了经济领域的健康,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据形势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我们审计人担当起做勇敢卫士,做保健医生,做经济警察的责任。(作者:湖北省赤壁市审计局 徐琼芳) |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