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谈审前调查技巧“五要”诀

2009-08-21 13:34:39


  审前调查是开展审计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审前调查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须搞好。正如李金华原审计长指出的:“审前调查十分重要,制定一个好的审计方案,是搞好项目审计的基础,而搞好审前调查,又是制定好审计方案的基础”。
  审计的实践证明,审前调查是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搞好审前调查对于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凝点,为制定审计方案打下基础。高质量的审前调查还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么样搞好审前调查,提高审前调查的质量 ?笔者认为要注意把握好“五要”技巧。
  一要充分准备。搞好审前调查要打有准备之仗,,调查前要拟定出调查提纲,确定调查的范围、重点内容、调查对象及方法,内控制度测试的重点内容,做以心中有数,分工明确。不能临时出动,盲人摸象,遗漏调查的重点内容,丢掉重要疑点否则就失去了审前调查的意义。只有审前调查越全面,越深入,审前调查的价值就越大。
  二要讲究技巧。审前调查的方法技巧至关重要,好的方法和技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可采取直接调阅资料法,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阅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地区、背景材料;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帐册、财政财务收支计划、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合同;查阅有关的审计档案,统计资料等。而对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就要讲究策略和方式,比如对可能存在问题的事项就要采取迂回包围调查的方法进行,先了解外围情况,由远而近,在不经意中让被调查人说出一些相关的不可缺少的情况,使审计人员得到想要得到的情况。对比较复杂牵涉多人的事项,应当采取同时各个击破的方法进行调查。不要采取先向一方当事人了解调查后再向另一方当事人调查,防止先被调查的一方当事人向了解情况的另一方当事人通风报信,授意统一口径应付调查,这样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三要善抓疑点。发现被审单位的问题疑点是审前调查的重要一环,要抓好这一环。一是要根据过去对被审单位审计情况分析可能存在违纪问题的方面,以及平时对被审单位了解掌握的情况确定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重点调查。如我局审计人员在对某建设主管部门审计时,就从上年度审计资料中发现该主管部门没有发放政策允许发放的部分津补贴待遇,引起审计人员的怀疑,当即确定审前调查要延伸到该主管部门的二级单位,调查结果证实,该主管局违规在下属二级单位列支津补贴。二是要善于在调查中捕捉疑点。要在调查过程中认真听,仔细捉谋,从被调查人提供的情况中发现疑点,抓住不放,深入调查。比如我局审计组在对某中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审前调查时,在向学校食堂工作人员调查中,发现学校食堂的经营收入可能脱离学校总帐管理的疑点,经及时向学校财务人员调查证实,该校存在着帐外资金的不合规行为。
  四要及时取证。在审前调查中不仅要好做审前调查纪录,作为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的依据,必要时要及时做好取证记录。往往在审前调查中会发现一些违规违纪的疑点和线索,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要及时取证,锁定有效的证据,千万不要等到正式开展审计时再去取证,这样会给违规违纪单位留下时间空间,隐瞒事实做假帐或销毁证据,蒙混过关,到正式开展审计时无证可取,无法定性处理。只有在审前调查中及时收集证据,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充分发挥审前调查的作用,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五要注重甄别。要保证审前调查的质量,真正体现审前调查的价值,注重审前调查资料的甄别不可忽视。这就要求对审前调查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要作为重要证据的资料必须反复甄别,弄清真假,不能简单的听之任之,要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由其是被调查人提供的口述资料,要防止因被调查人与调查的事项有某种利害关系,提供不真实或者说不全面的虚假资料。凡是作为证据的资料必须反复核实进行必要的佐证,只有通过核实,准确无误的资料才能作为定性的证据,保证证据确凿,降低审计风险。(湖北省鹤峰县审计局   唐递成)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成都培训班火热报名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