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5 21:1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培养、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指明了方向。 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审计工作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作为基层审计组织如何发挥好青年审计人员的先锋作用,让其成为实干兴邦、实干兴审的主力军?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以为: 首先,政治上多“关切”。朱德元帅曾指出:“关心和爱护士兵,最根本的是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上多“关心”,就是要做到“重德”,即注重加强对青年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的教育,坚持用正确的理论导向,引导广大青年审计人员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践行审计核心价值观。用良好的审计事业魅力凝聚广大青年审计人员,用良好的政治氛围感染广大青年审计人员坚定信念、坚定理想,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规范青年审计人员的行为意识,不断地加强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造,为广大年轻审计人员投身审计事业奠定扎实的政治基础,使其具有更加坚定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 其次,成长上多“偏袒”。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风清气正的成才氛围,是激发广大青年审计人员事业心、责任感,进而转化为工作战斗力的正能量。但对于广大青年审计人员来说,就要从制度设计、岗位设置、人员交流等层面“偏袒一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呵护”,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为年轻审计人员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具体说来,就是要坚持从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年轻审计人员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由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向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转变。让有志向、有信仰、有激情、有能力、有干劲、有实绩、有口碑的青年审计人员“流汗不流泪”,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审计人员走上前台、站上舞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第三,机制上多“倾斜”。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从制度上“倾斜”,就是要贯彻实施好审计署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及年轻人员个体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从培养机制、培训体制等方面为广大青年审计人员“量体裁衣”,把青年审计人员的成长与成才纳入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年轻干部选拔机制的创新力度,在培养选拔对象上向青年审计人员倾斜,优先把他们“送出去、请回来”,让制度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身上,让他们在制度的“倾斜”下担当重任,成长成才。 第四,实践上多“压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何况是青年人?工作实践上多“压担”,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关注”青年审计人员的思想波动、工作状况、精神状态等情况。对思想上有波动的青年审计人员要及时“跟上”,做到了解情况,化解懈怠;对工作上不求上进的青年审计人员要随时“跟进”,做到摸清底数,问清缘由;对精神上不在状态的青年审计人员要即时“跟踪”,做到结对帮扶,多预鼓励。放大他们的知识、年龄、体力等优点和长处,包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缺点或不足,以真诚的态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多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多让他们经受复杂环境的磨炼,多让他们接受重大任务的考验,在实践过程中经受历练、增长才干、提高能力。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青年审计人员选拔上来、用起来,安排在重点岗位、重要环节上,让他们感觉到身上有压力、有担子,继而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勇创佳绩,争创一流。 第五,生活上多“关心”。“青年人朝气蓬勃,富有生气和活力,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但他们毕竟涉世不深,思想尚未成熟,个体差异较大。尤其面对严肃的审计环境和严格的工作要求,有的适应快些,有的适应慢些;有的崭露头角,有的相对落后;有的自控能力强,有的小错不断,这些都属正常现象。生活上多“照顾”,就是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地点,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个信任的眼神,或是一次真诚的谈心,或是一次真情的批评等,用欣赏的目光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每一位青年审计人员的对与错;用领导者的心胸和兄长般的大度,来关心和关切青年审计人员的苦与乐;用持久的爱心和耐心,为每一个年轻审计人员当好人梯,为他们的成长施好肥、浇好水。而这些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会让青年审计人员看到希望,增强自信,激发热情,继而在工作中争先恐后。 相信,只要解决了广大青年审计人员们的“后顾之忧”,他们都会如嫩芽般的破土成长,成长为一支宏大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魏明坤) |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