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素为工作态度。审计工作态度从总体上讲是“矛盾”的。鉴于审计工作是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基础上开展的,因此需要建立基本的信任度,即为“矛”;审计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单位及其所提供信息要产生质疑,即为“盾”。这种“矛盾”不会阻滞审计工作的发展,如果审计人员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要素为主人翁意识。审计工作有时会面临着人手少、新人多、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审计人员要自觉以“主审”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主人翁意识,加强责任感,多思考,多学习,多进步。
第三要素为审计分工。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根据审计人员所学专业、经验、特长进行细致分工,形成主审掌控全面、组长具体管理、组员协调配合的良性梯队工作模式,提高审计工作效能。
第四要素为审计工作进度。审计人员要有紧迫意识,逐步形成“凡事往前赶”的工作习惯,开展工作要行动迅速,先对掌握的基本情况认真梳理,确定出审计重点,再以审计重点为导向进行取证,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要素为审计信息。审计人员要吃透审计工作方案内容,掌握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具体实施中,要从多方面考虑事物的发展趋势,准确切入信息点,争取在审计现场多发信息,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
第六要素为交流沟通。审计人员要根据地域特点、文化差异等因素与被审计单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如调取资料时,可由专人负责,口径要统一,避免重复调取材料,引起烦感,浪费时间。
第七要素为审计独立性。审计要保证必要的独立性,严格执行“八不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加强廉政意识,切断与被审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用审视别人的眼光看自己,只有自身管理严格规范,才有能力和资格去检查和监督别人。
审计人员要注重以上述“七要素”为主线积极开展审计工作,不断发现问题,促进被审单位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的最终目的,真正发挥出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审计署长春办 苏莉)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