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都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严格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并且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今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为贯彻落实中央《通知》精神,国家财政部、审计署也发出通知,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
人所共知,公务用车的配备,其本来目的是利用其高速、快捷的功能,便于国家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深入基层和群众,更好地提高办公效率,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的。然而,近些年来,在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加大了行政成本,而且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浪费了纳税人的金钱和国家的公共资源,吞噬了经济增长的一大块“苹果”,并引发了“公车私驾”、“私车公养”和“酒后驾车”等一系列“车轮上的腐败”,严重损害了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中威望。作为国家经济监督的审计机关,有责任从法律赋予的职能上发挥更大作用,在加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上有所作为。
一是加强公车消费专项审计,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和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审计机关开展降低行政成本的专项审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审计机关在专项审计行政成本时,除了关注人员、福利津贴、办公设施等构成的行政成本以外,应突出审查以公车配备使用为重点的职务消费构成的行政成本。 进行公车消费行政成本的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查处、揭露重大违法违规和管理薄弱问题,分析研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并向政府和人大专题报告,责成相关部门单位整改,实现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之目的。
同时,审计部门应将公车消费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行政成本效益的主要内容之一。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职务消费的多少、行政成本的高低,关键在领导干部。因此,还要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把行政成本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强公车购置使用的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审计机关要配合财政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把公车购置使用管理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严把购置审批、公车管理、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只要管理严格、监督有力,才能堵住公车配置使用中藏污纳垢的黑洞。还要制定加强公车管理的硬性规定,建立“一车一帐”、公示公开、费用审计等制度。对公车消费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经常性审计,并在媒体公开审计结果。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公车费用超正常,或者有较大黑洞的单位和个人,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追究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
三是加强公车消费的审计调查,为全面车改做好准备。纪检监察、财政和审计等职能机关要加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思考和调研的范围再扩大一些。纪检监察机关查一查“公车私驾”的那些领导干部是怎么取得驾驶资格的,说不定小驾驶本子后面隐藏着更多的违纪违法问题。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审一审在公车的编制配备、使用标准上、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有无问题。当然人们最期待的还是加快公车改革的进程,以改革创新精神,从体制机制上最终解决公车问题。所以,审计机关剑指公车消费问题,重视开展公务用车管理使用的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提出有决策意义的公车改革建议意见,推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务用车新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因公车消费引发的系列问题。(安徽省阜阳市审计局纪检组 李援朝)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