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作法和启示

2009-12-16 03:07:35


  当前,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是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量大、项目多,审计任务十分艰巨,责任也非常重大。各级审计机关如何科学配置审计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发挥整体作用,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四川省青川县审计局,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部署和地方政府的要求,结合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审计署特派办和援建省审计机关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其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基本情况
  青川县是5.12特大地震十个极重灾县之一。地震造成青川县4697人遇难,135万间房屋倒塌,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系统大面积瘫痪,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耕地大面积损毁,主要产业、众多企业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为再造一个秀美青川,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部署,中央财政和对口援建省——浙江省预计投入约130亿元资金,用于青川县的城乡房屋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恢复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恢复等,建设任务相当艰巨。
  目前,在青川县境内,几百个中央投资项目和对口援建项目正在同时实施;浙江省39个援建指挥部正在全县36个乡镇全面开展对口援建工作;上千个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同时实施作业;审计署、四川省和浙江省各级审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内审机构等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灾后重建审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青川县审计局作为受援地的县级审计机关,既要配合好上级和援建省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又要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因此无论是承担的审计任务量,还是协调工作量,也都大大超出以往,异常繁重。
  二、青川县审计局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主要做法
  (一)举全局之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审计。青川县是省定贫困县,地震前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每年仅2000万元左右,基本建设项目很少,县审计局的审计任务也不多,主要开展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地震发生后,上百亿元的资金用到青川县的灾后恢复重建中来。为加强资金监管,当地政府要求,所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都要以审计结论作为办理结算、拨付工程款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县审计局的审计任务量陡增。为此,县审计局从人员、经费和时间保障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一是全部人员都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等日常审计业务也紧紧围绕灾后重建这一主题开展,此外还从社会上聘请2名建筑工程造价师专门从事工程造价审计。二是积极向县政府争取专项资金,缓解审计业务突增带来的经费支出压力。三是采取“5加2”(即每周5个工作日加上2个休息日都工作)和“白加黑”(即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的作息时间制度。这种举全局之力、全天候工作的方法,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未因审计不及时而受到影响。
  (二)配合浙江省审计机关把好援建项目工程造价关。浙江省将对口援建项目分为全额投资、补助资金等4类进行管理,其中全额投资类项目由本省审计机关审计,补助资金类项目由青川县审计局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为做好补助资金类项目的审计工作,青川县审计局出台了《浙江省补助类援建项目审计办法》,下发了《关于加强浙江省补助类援建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对补助资金类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重点审查工程概(预)算和竣工决算造价的真实合法性;配合《办法》建立了全面审计、现场跟踪和限时办结三项制度,确保及时完成补助资金类项目的工程概(预)算评审和竣工决算工作。该局还应浙江省审计机关要求,对全额投资类项目的概算进行了审查。截至2009年6月底,共审查了43个项目的概算,有关单位送审数9.7亿元,审计核实数8.13亿元,核减1.57亿元,核减率达到16%,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援建资金的使用效益,受到浙江省援建指挥部的好评。
  (三)配合西安特派办全面跟踪中央投资项目进展情况。按照审计署的部署,西安特派办负责审计青川县的中央投资和中央投资为主的项目,审计覆盖面要达到资金量的60%以上。县审计局考虑到中央投资项目多、进展不一、资金分散等特点,对中央投资项目实施了全面跟踪审计,主要关注项目进展、资金拨付、基础开挖、重大隐蔽工程等关键环节,按项目建立了文字和图片档案。这样做,既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全县中央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给当地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又能够及时向西安特派办提供项目进展、基础开挖、隐蔽工程等方面的情况,方便特派办的跟踪审计工作。
  (四)建章立制,规范程序,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多、灾区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各种利益关系交织、审计力量不足等客观情况,都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为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也为了保护好审计干部,该局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实行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将项目审计任务明确到人,每人对自己主审项目的资金使用、工程造价等情况终身负责。二是加强审计程序控制,如,将银行存款真实性核实、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书面承诺等作为强制性审计程序,要求审计人员在项目开工和实施隐蔽工程时要到位,复核工程量时要有审计人员、施工人员和援建人员同时在场等。三是加强投资审计技术指导,针对桥梁、道路、房屋等不同工程,分别提出各自应予关注的重点环节和内容。四是建立项目审计档案,通过动态跟踪报表、文字记录、图片等形式完善审计项目管理。
  三、启示
  青川县审计局是一个优秀的集体。该局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物资款项审计中表现突出,荣立集体二等功,局长荣立一等功。他们的作法和取得的成绩在令人敬佩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县级审计机关具有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审计机关相比,受援地县级审计机关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的适时跟踪。县级审计机关地处当地,审计人员不受出差时间的限制,可以较低的差旅成本,随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特别是对工程实施的一些重要环节,如基础开挖、隐蔽工程等,能够及时到场进行监督。县级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也较外来审计人员更熟悉当地及附近的建筑市场、施工习惯和风土人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展工程审计,较容易的与被审计单位取得一致性的意见。
  (二)合理定位是参加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各级审计机关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青川县审计局紧紧围绕“配合”做文章,在把握重建项目特点、熟悉管理规定、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严把援建项目工程造价关,全面跟踪中央投资项目进展”的审计目标定位,这是其顺利开展跟踪审计并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是全国审计机关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每一级审计机关都无法单独实现对灾后重建资金的全面审计。各级审计机关只有在审计署确定的分工原则的指导下,加强协调配合,合理定位,明确任务,才能确保灾后重建审计这一政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互信互助是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目标的思想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不仅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更是灾区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青川县审计局的审计目标定位,是在与特派办和援建地审计机关充分沟通、经当地政府同意的基础上确定的,即满足了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需要,也符合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要求。这一共识的达成,充分体现了审计机关和灾区政府从灾后恢复重建的大局出发,互信互助,共同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施的理念,是灾后恢复重建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思想保障。
  四、建议
  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是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锻炼基层审计队伍的一个大舞台。笔者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县级审计机关在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目标和任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势,促进整个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以审代培,加强县级审计队伍建设。在明确县级审计机关目标任务的同时,加强对县级审计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资金支持,让县级审计机关人员能够充分的施展才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四川省青川县审计局  刘慧博 赵天国)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