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审计报告“大附件”彰显“大进步”

2010-06-26 10:09:06

1份审计工作报告,3个附件;主报告20多页,附件420多页,这是今年审计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在形式和体系上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

有变化就吸引眼球,就会生发解读的兴趣。作为一名基层审计工作者,笔者从新闻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时,抑制不住地要为审计报告的“大附件”所带来的“大进步”,鼓与呼几句。

“大附件”彰显审计成果分析上的“大综合”。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是建立在已公告的21个单项审计结果、今年审计的56个中央部门单位200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和2008年以来已结案的审计署移送的部分典型案件等成果基础之上的。由于证明材料确凿充分,分析合纵连横,鞭辟入里,因而给人的感觉,审计工作报告揭示的问题更具普遍性、典型性和倾向性,审计评价更有说服力,审计建议更有针对性,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权威性更强。这启示其他审计机关,不仅要做“锐眼”,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做“显微镜”和“望远镜”, 善于分析问题,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的现状和趋势。这个环节,对于提交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对于发挥审计职能,意义重大。

“大附件”彰显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大回还”。以往,人们在阅读审计工作报告时,总感到有点意犹未尽,总想探究数字背后隐藏的具体细节和情节,最后不得不从新闻媒体的事后追踪报道中,满足知情的诉求。这一延续多年的状况,在今年的审计工作中被彻底改变。中央部门开具5170张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这些虚假发票从何而来,是如何走账的,报销的钱用于什么,等等疑问,都可以在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附件里找到更为具体和详细的答案。这种“公开曝光”,是审计署对广大纳税人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尊重和满足。人们可以依据有关细节和情节,对问题单位的违纪违规违法性质、手段、后果和严重程度作出判断、质疑和评论,有利于民意被高层重视,促进从根本上解决普遍性问题,同时也将增加问题单位的压力,使其“知耻而后勇”,反省、纠正和整改自身问题。

“大附件”彰显克服屡审屡犯顽症的“大决心”。在国外,审计机关只管把报告提交议会,就算完成任务了,下一步的质询、问责,乃至启动弹劾罢免程序,由议会“接力”。在我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屡审屡犯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审计机关一直没有怨天忧人和放弃努力,而是多年如一日,顽强作战,屡犯屡审,连续“喊话”,所以,中央部门预算细化,才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年,审计署将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审计事项集中到一起公告,将移送案件的情况列入公告,使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更能淋漓至尽地发挥出审计的职能,更能张扬出与屡审屡犯顽症作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更能增强透明性、震撼力、感召力和威慑力,更能得到舆论、公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配合和支持。鲁迅先生说过,自古以来,就有拚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相信,有了审计的这种“脊梁骨”,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定会前进。(李德志)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