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意识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2009-06-09 15:40:28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从实际出发,在努力把握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人应该着力增强五种意识。
一、博学,要夯实基础,着力增强学习意识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理论武装是基础,要在深入学习和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加强个人党性修养,增强自身审计能力建设。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摒弃过时的思维模式,改变落后的习惯做法;克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需要打开眼界,拓宽视野,切实感受到如果不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就有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的危机,自觉地将勤奋学习的思想化作深入持久的行动。
二、慎思,要勤于思考,着力增强研究意识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审计工作,在着力加强个人学习、提高审计能力的同时。要勤于思考,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科学发展观是通俗易懂,又博大精深,只有深钻细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把握这一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用科学的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探寻审计工作的规律,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了“什么是审计”、“为什么要审计”、“为谁审计”、“靠谁审计”和“怎样审计”的问题。审计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的目标就是要“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从市审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审计的本质,着力研究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认清审计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笃实,要注重实际,着力增强落实意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每一个审计人员,对事业要有热情,对工作要有激情,对目标要有豪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积极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尚空谈,力戒浮躁。要以审慎的眼光去审查每一个项目、每个事项、每个单位和每笔财政资金。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努力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自觉加强学习、强化素质,成为学以致用、用有学成的表率。要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四、勤行,要执审为民,着力增强服务意识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审计工作要做到执审为民。一是要巩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增强工作水平。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为被审计单位服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制度完善、法制的健全和体制的改进,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五、争先,要勇于探索,着力增强创新意识
争先创新意识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体现在在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上、在狠抓审计质量上、在提高审计能力上。
增强争先意识,就是要克服自满情绪,勇于正视差距,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成绩、已有的发展,必须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树立竞争和进位意识,急起直追,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克服畏难情绪,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树立无私无畏、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攻坚克难,大胆突破。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突破思维定势,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一个审计人都应从自身做起,牢固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根本,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增强学习意识、思考意识、落实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力争为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江苏省连云港市审计局 陈审兵)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