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浅议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的做法与体会

2011-04-06 21:54:14

    自1999年5月中办、国办两个经济责任《暂行规定》出台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历时十年,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9年阿勒泰地区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提出了一项新举措,即实行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是地区审计部门授权县级审计部门,对其他县(市)部门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异地交叉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笔者结合近两年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工作的实践,就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浅谈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受到各方重视。一是由于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项目是由地区组织部门委托、地区审计部门授权县(市)级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所以受到被审计对象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异地交叉审计审前见面会由地区组织部、地区审计局、地区纪检委组织召开,当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及组织、纪检部门的领导参加,被审计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从思想上更为关注和配合审计工作,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较强;三是承担审计项目的县级审计部门高度重视。异地交叉审计项目是一项试点工作,试点的县级审计部门承担着这项工作探索、创新的任务,成与败关系这项工作的发展。因此县级审计部门对审计组的组织实施更为精心、更加重视。如此次哈巴河县审计局的审计对象是某县交通局领导任期审计,根据单位承担的县级通油、通达工程项目管理、监督这一行业特点,量体裁衣精心选派了一名基建投资的专业审计人员与三名财务人员共同组成审计组实施审计。保证审计项目“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落到实处,审计质量可以从审计结果看,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收支、项目管理的成效显著。

  第二,交叉审计增强了各县市的沟通和交流,开拓思路,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共同发展。使各县市之间的审计业务各取所长,不断发挥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

  第三,反映出的问题有深度和广度。实行异地交叉审计针对经济监督来讲,使公正性得以体现,减少了行政干预保护和包庇干部的情况,增强了审计透明度,规避了发现问题披露难的现象,对问题的审查、处理不受限制,有效提高了干部监督管理力度和监督效果。

  第四,被审计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落实快、整改快。如哈巴河县审计局在实施某县交通局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中,被审计单位存在通油、通达工程施工合同未按规定缴纳印花税的情况,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立即予以纠正,及时补缴了印花税; 对审计发现的固定资产无偿给他人使用,造成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流失的问题,该局在最短的时间内下达了限期收回无偿给他人使用固定资产的通知,整改迅速,有效地解决了“审计决定落实难”等问题。

  第五,审计成果效益较明显。地方政府根据审计结果反映的问题,对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利与弊引起高度关注,势必对该行业今后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工作存在的难点。

  (一)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审计组在审计延伸和审计调查中,存在异地审计取证难和对深层次的问题难以查实的情况。如在延伸审计调查中,由于对异地被调查人的住所、职业、身份及部分事项难以了解或无法判断,造成取证深度不够或受到阻碍,且存在事前被审计单位与要延伸和调查的单位或人已进行了沟通,致使取证不够真实和顺利的现象。

  (二)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处罚资金归属权不清的问题。对处罚的资金是上缴委托方财政还是被审计的地方财政,难以界定。

  (三)实行异地交叉审计存在影响本级党委干部管理权限的问题值得商榷。根据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的《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规定的经济责任审计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组织实施,但交叉审计由上级部门授权委托,是否影响本级党委干部管理权限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为进一步开展好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的建议

  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工作是一项新的尝试的创新,为进一步有效发挥交叉审计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经济责任交叉审计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交叉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为有序、高效的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经济责任异地交叉审计应确定处罚资金归属权。对处罚的资金应明确上缴被审计的地方财政。

(作者:尚景霞,来源:《哈巴河县审计调研》)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