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2011-02-15 22:42:23

日本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而我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全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两相比较,日本全年GDP比中国低了7%左右。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其实,出现这一结果毫无悬念。早在去年初,各国经济学家就已预计到,2010年中国必将取代日本,成为按美元汇率计算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如果按购买力平价(一国货币在本国所表现出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早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十多年前,按当时的汇率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3年前,中国又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但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相比较,日本经济的滞涨已经有了长达20年的历史。

  对于中国来说,GDP跃居全球第二,无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事,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中国长期奉行的是以推进GDP为目标的方针,这对于经济的快速积累是有效果的。在从2008年底开始的抗击金融危机的战役中,中国正是以4万亿投资保住了GDP的高速增长,也先于世界其他经济体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但是,这种单纯以GDP为指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低效型的模式,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这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是不健康的,因此也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中国的人均年产出不到4000美元,仅为日本的1/10,与“全球老大”美国更是无法比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中国的人均年收入在全球排第124位,而美国和日本在这个排名中则位居第17位和32位。很显然,诸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虽然其GDP总量的支撑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人均占有财富丰厚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北欧一些国家由于国土狭小,在GDP总量上无法与一些大国竞争,但在人均收入上却能够名列前茅,甚至超越美日,照样可以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而中国尽管在GDP总量上已跃居全球第二,却仍然只能厕身于发展中国家之列。

  无法回避的事实还有,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亟待改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人均年收入目前仍然只有1600美元,与GDP的全球第二地位很不相称;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仍然非常大,而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贫富之间的差距甚至正在进一步拉大。

  一个国家创造的财富只有能够让国民分享到,这样的财富才是真实的。但是,由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未能让国民真切地感受到GDP增长给自己带来的收益,特别是在国库积累快速增长的同时,国民以及中小企业仍然承受着较高的税赋压力。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通过对分配制度的改革,让更多的财富流向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就目前来说,国家有必要通过减轻税负来增加国民收入。我国去年税收高达7.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远超同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雄厚的财力已经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提供了基础,也为国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提供了基础。(特约评论员:周俊生媒体从业者)

中国经济超日本成第二

马建堂表示应冷静看待位次变化

日本内阁府昨天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而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的GDP为39.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从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让位于中国,首次退居世界第三。

>>中日对比

日内外需下滑中国均增长

就构成而言,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在内需和外需方面均出现下滑。其中,内需对GDP的贡献为负0.2个百分点,外需的贡献为负0.1个百分点。

而中国2010年GDP中,内需对GDP贡献率为9.5个百分点,外需对GDP贡献率为0.8个百分点。分别来看,2010年中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2010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加在一起是10.3%。

>>官方表态

中方:应冷静看待超日本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位次的提高使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更牢固。“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也要看到我们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我们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比较高,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马建堂坦言,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GDP排序在100位以后。“这是中国的现实,我们要冷静客观地对待这个现实。”

马建堂称,“中日两国不论谁第二、谁第三,都是两国人民的幸事。”

日方:中国经济崛起利好日本

日本经济财政担当大臣与谢野馨昨天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表示“欢迎”,认为这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与谢野馨当天在谈到中国在2010年名义GDP上超过日本的消息时说,中国的经济崛起对邻国日本来说是好事。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当天在记者见面会上也说,对于邻国实现经济发展,日本应该抱欢迎态度。日本应思考如何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中获益。据新华社

>>学界观点经济增长要重视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超过日本仅仅是总量指标的超越。事实上,GDP只是总体经济实力的一个方面,如果从整体经济实力来看,如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发展阶段人均GDP来看,中日差距很大。

他认为,GDP增速固然重要,但增长质量和结构是更需要考虑的问题。片面强调GDP增速,重规模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做法,会导致经济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不一致,在GDP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应当关注经济结构调整。

(来源:京华时报)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