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计算机审计电子数据采集应遵循三原则

2011-11-16 23:00:51

真实可靠的电子数据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基石,直接关系到计算机审计是否能够顺利实施。而要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可靠,就必须保证数据采集与转换前后的一致性。因此,在进行数据采集和转换时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数据文件兼容性原则。
  所谓数据文件兼容性原则,是指采集数据时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采集出的数据以通用数据库格式保存,以方便向审计人员使用的数据库系统转换。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数据库系统都支持文本格式的数据文件,因此,文本格式是进行数据采集的不二之选。
  原则二:字段分隔符合理性原则。
  字段分隔符是数据文件中用以区分不同字段的间隔符号,合适的分隔符可以准确的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割,避免数据文件在采集与转换过程中发生错误。由于中文数据编码特点和人工输入错误等原因导致数据内容的多样性,大多数数据库系统中常用的单分隔符(如‘,’、‘;’、‘|’等)在数据采集、转换过程中会产生错误(比如误将一个字段分割成多个字段)。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多个特殊符号的组合作为分割符,比如以‘+<-’、‘%+@’这些特殊字符组合作为分割符,这样的特殊组合将大大减少使用普通分割符所产生的数据分割错误。可以保证数据采集、转换前后的一致性。
  原则三:数据类型一致性原则。
  不同的数据库中对同一类型数据的类型定义往往不同,要保证数据在转换后的可靠性,就必须弄清楚被审计单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和审计人员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中关于同一类型数据的类型定义的区别,并进行合理对应,才能保证转换后数据的可靠性。(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  李锋)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审计署网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