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一名基层审计工作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指南》的期盼

2012-02-14 03:30:44

 从《中国审计报》及审计署网站获悉,“2011年12月上旬,审计署在京召开《经济责任审计指南》起草工作组会议。会议通报了该指南起草的总体情况,并就指南的体例、框架、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明确了下一步起草的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工作内容,无外国经验借鉴,需要我们结合国情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工作经验。《经济责任审计指南》的建立,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它也必将是全国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一本“工作宝典”,促进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统一指引下,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切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本文系一名基层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疑问对《经济责任审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一“工作宝典”的几点期盼。

  一盼明确审计执法力度。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十余年来,正逐步在“逢离必审”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任中审计力度,最终形成以任中审计的轮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来一个检验,任中审计相比离任审计更有利于及早排查问题,又由于领导干部还在位也有利于及时整改问题。但是不管是离任审计还是任中审计,如果审计执法力度不强,审计问责跟不上,都可能被认为只是走过场,很难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的作用。盼《指南》明确审计回访在执法过程中的地位和审计整改的执法力度。

  二盼明确责任范围。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个检验,现今基层县级审计机关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到的审计对象是党委书记和镇长,但现实的问题是基层乡镇政府机构一般由镇长分管财政,党委书记分管三个文明建设。而三个文明建设并不在经济责任审计范畴之内,故实际工作中很难评价在实质上处于乡镇工作“一把手”地位的党委书记的经济责任,常用“负领导责任”来一概而论。盼《指南》能明确党政领导各自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范围和内容,以便更明确地评价各自应负的经济责任。

  三盼明确审计范围。现实中很多地方将村级财务等纳入了镇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也有的地方直接在村级领导换届选举中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有的地方逢审必关注招商引资、政府采购、三公消费问题,有的地方将环保效应等纳入审计范围,但至今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范围尚没有真正明确。各地审计工作重点各不相同,于是审计变成“可深可浅”的一项工作,审计报告质量也因审计人员工作的随意性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盼《指南》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审计范围和项目予以明确,在明确必审项目的同时予以一定的审计范围自由度。这样既保证了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自主能动性。

  四盼明确提高审计结果报告的实际效力。现实工作中,组织部门往往是年初安排一年的审计计划,年底将结果报告统一收集归档保存即可,很少让审计结果报告担当起干部使用和管理的重任,审计成果运用水平普遍不高,经济责任审计和使用干部两条线现象比较普遍,审计部门独自单打独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也渐渐消磨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审计的严肃性。当然,现今经济责任审计中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的缺失也使得审计结果报告很难让组织部门委以重任。

  五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科学、完整、标准化。标准化的审计评价体系,能正确反映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增强了审计评价的可操作性,对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地引领作用。从而达到公平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的最终目的。

  六盼《指南》能明确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各单位通病的解决途径。对于集体资产管理不严、收支状况不真实、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往来款清理不及时、税费管理不到位、决策缺乏科学论证、业务招待费和福利费严重超标、私设小金库等一系列问题如能由各地汇总上报,并将这些问题提炼,将能为国家制定财经法规政策提供现实参考依据,有利于制定统一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规范,从而进一步提升审计“免疫系统”的功效,既较好地制止屡审屡犯,又防止审计工作中“审丑疲态”的出现。(徐春美)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审计署网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