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内审协会五项措施促发展
2013-04-10 08:27:55
日前,吉林省吉林市内部审计协会召开2013年度常务理事会,会议确定五项措施谋划科学发展,以保证该协会规范运行,提升站位,同时有力的推进协会成员在服务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健康运行、经济活动良性发展中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
一是创新管理。协会将“开大会、等上门、集中训”等被动式模式改为上门服务、网络办公、评比竞赛等形式加强管理,杜绝了过去集中培训一些“开开会、学学词、喝点茶水养养神”等不良风气,极大的促进了协会形成活跃、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即响应全国当前勤俭办公、节约经费的大潮流,又实现了推陈出新,提升协会工作效能的目的。
二是坚持交流。继续坚持该协会“服务、互助、交流”的宗旨,真正发挥沟通成员各单位的桥梁作用,积极搭建交流活动、增进友谊的平台,实现服务工作、推广经验、学习先进的目的,最终形成良性互动、资源共享、同步发展的局面。交流采取多样化形式,通过行业内外、系统内外、技术区域内外的交流,用现场会、网络上传、刊务登载等形式实现互通有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是激励工作。建立健全奖励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国有协会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在参与审计理论研究,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强评比检查工作。对整合科研资源好,审计理论研究出成果的,对审计质量好和审计整改率高的;通过开展市级审计论文评比活动,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活动,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评比评先,并在全市范围进行公示,不搞推荐和平均主义。
四是丰富培训。针对当前吉林市内审工作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当前财务管理、经济往来、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科学安排培训内容,课题丰富多样,内容务实有用。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高校投资审计、审计信息化等方面切实加强内审业务培训。
五是明确目标。围绕提高内审质量,规范内部审计这个中心工作,着眼该市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推进创新和转型,进一步强化内审队伍建设,将现有190个会员单位突破到200个以上;加强业务质量建设,确保年度内审计项目优秀率达到80%以上;完善内审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内部审计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 吉林省吉林市审计局 董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