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内容多而复杂,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和决算、收发票据、经费支出、银行账户、各类资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计和分析;并把测试内控制度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从中发现财务、经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进一步完善审计方案和确定审计实施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及方向。下面简要谈谈审计方法及步骤。
一、审计财政预算编制及部门预算拨款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首先检查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其次看财政部门是否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分级分批拨付财政资金,滞拨、停拨的原因,追加预算的科学性,从而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全面分析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制度、机制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二、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是行政事业审计的重中之重。首先需要搜集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及用途,其次再根据实际情况,顺着资金的流向,一查到底;从而确定财务收支过程中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的问题,并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吃回扣、中饱私囊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要审查各项收费收入其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收费目录及标准执行,是否存在乱收费和不按规定标准、超额收取的情况;合规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库,是否存在滞留、截留现象,或收入不缴入国库指定的账户而存入其他账户等现象。
四、重点关注采购环节,审查购买的商品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进行了审批。对价格的审查,要与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必要时要向供应商进行函证或派专人前往审查。
五、不放过资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保值增值”。在审计中应予以高度关注资产是否如实入账、账实是否入账、实物是否存在,是否存在固定资产不入账或擅自处置、变卖不上缴、管理不善等资产流失现象,进而提出改善管理的意见或建议或对策。
六、在现金收付环节要注意审查是否有个人将现金收入截留据为己有,或将收到的现金形成“小金库”,形成账外账等问题;是否存在将现金收入直接用于现金支出,非法坐支现金问题;是否存在超出规定范围收付现金情况,即将应通过银行结算和转帐的资金,采取现金收付躲避银行监督,从中牟利的行为;是否存在不符合财务手续和会计要求的字条或单据抵充库存现金;审核有关支出付款的原始凭证,注重票据要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加强对不规范支出发票的监管;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利用本单位银行账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等行为。
七、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同时,要与其下属二级单位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延伸审计其经济实体,这样可发现和查出隐匿的违纪违规问题和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从资金的源头上下工夫防范于未然。
在审计手段上,行政事业审计还可大力推行审计“调查了解”的工作方法,促进审计成果及时转化,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有效地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作者:湖北省团风县审计局 周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