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 > 详情

加强乡镇内部审计的思考

2012-10-25 21:14:12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不断深进,政府各级对农村建设投入不断扩大,各类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乡镇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探索积极有效的办法,提高村级资金和惠农资金的效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审计实践就如何加强乡镇内部审计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健全乡镇内审机构。乡镇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涉农部门等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乡镇内审工作,为内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健全内审组织,在乡镇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乡镇长亲自担任,亲手抓,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内审工作经费保障,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好乡镇审计人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确保内审部门独立行使职权。
  
  二、加强内审管理指导。一方面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要采取经验交流、信息沟通、讨论座谈等形式,加强对乡镇内审工作的业务指导。另一方面,乡镇内审计机构要参照《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结合乡镇审计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规范农村审计程序,使乡镇内审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突出内审工作重点。要围绕乡镇经济工作中心开展内部审计,合理确定审计重点,由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到多角度、全方位的经济活动审计。一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审计,关注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资产的保值增值及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增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透明度。二是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关注村级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有效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支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促进规范财务管理。三是开展农村建设项目审计,关注农村沼气、垃圾处理、农村饮用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四是开展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任期或离任审计,促进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履职、依法行政。五是开展专项资金审计,确保政府拨付的各类支农资金专款专用,促进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创新内审工作方法。要坚持以“抓管理、促规范、出效益”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思路。一是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尤其是要针对群众来信来访或反映强烈的问题,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询问、实地查看和查阅会议资料等形式,查找审计线索。二是加强工作协作,充分借用乡镇内部各方力量,争取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乡镇各部门的沟通,信息共享、密切合作,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常规性审计与突击性审计相结合。按照乡镇年度审计计划,坚持村级财务“三年一轮回”审计和对村级重大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村官经济责任等常规性审计,同时还应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开展突击审计。四是整合内审资源,克服审计力量和审计手段不足的缺陷,实行乡镇内审与国家审计组织联合审计、交叉审计、同步审计等方式,促进乡镇内审与国家审计资源共享,审计成果互用,提升工作成效。
  
  五、健全内审整改机制。一是建立内审联席会议制度。由镇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农经、信访等部门组成,定期分析村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交流和沟通,提高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审计整改督查制度。由镇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内审机构等单位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定期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实行审计整改结果公告,通过政务公开栏、工作会议等形式,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升内审工作成效。四是强化审计整改结果问责。实行审计整改问责制度,镇党委政府将审计整改结果纳入对各村、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对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强化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实行审训结合,采取岗前培训、案例讲评、以审代训等方式,提升内审人员业务能力。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财经法规,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建立“内管理、外监督”的管理机制,确保依法审计,廉洁公正。三是坚持持证上岗,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加内审资格考试,系统掌握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取得内审从业资格。(杨金花)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