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 详情

参加审计青年论坛的收获

2010-05-17 20:43:32



      非常幸运,在审计署机关审计青年论坛论文征集活动中,我撰写的《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践行“免疫系统”功能》一文,荣获了优秀论文奖。幸运得益于我所从事的内部审计工作,其丰富的资料、书籍、领导讲话和调研报告等,为我的论文提供了实践与理论的支撑;幸运得益于我所在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领导的悉心指导,尤其是鲍国明秘书长对论文标题画龙点睛式的修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论文构思和写作上的不足;曹志勇副秘书长在立题、收集资料等方面给予的启发和帮助,为做好论文夯实了基础。幸运得益于评委们的鼓励,在满眼关于国家审计的论文中忽然出现一篇内部审计的论文,会或多或少地缓解他们的审美疲劳,给其一个奖项,表明了他们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帮助,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论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奖项属于我们这个集体。下面我与大家交流参加此次审计青年论坛的一些收获。

       一、对审计青年论坛的认识
       1、提升自身的学习力。学习力,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和发展状态。它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根、竞争力之源。我们现在倡导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协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习力。因而,每一个人都应把敏于求知、勤于学习的精神升华为人生态度,努力做到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尤其是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这种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职业团体里工作,更要注重学习。石爱中副审计长曾经说过,协会不能是忙于事务的团队,而应该是职业专家的团队。王道成会长一直倡导协会应成为内部审计的职业代言人、思想领导者、实践推动者和智力支撑者。加强对内部审计业务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实现事业发展与人生规划相融共进的必然选择。我希望通过参加论坛,在收集资料、广泛阅读中梳理思路,在归纳总结、提炼分析和创新思维中,提高专业素养、业务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撰写专业论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工作和学习双促进,专业论文既是对自身实践工作的理论总结和升华,又可以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工作,真正实现寓工作于学习、寓学习于工作。
      2、自我加压、挖掘潜能。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爆发力”,但这种“爆发力” 通常容易被自己忽视,往往是在外界压力或者自我压力下,这种潜在的能力才会爆发出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这也是压力的魅力所在,能适时转化为动力,让学习、工作、生活变得愉快、变得充实。我希望通过参加论坛,自我加压,逼着自己在工作之余,看点东西、学点东西、写点东西,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3、见贤思齐、寻找差距。论坛是个以文会友、思想碰撞、语言交锋的平台。我希望通过参加论坛,学习、比照其他同志提交的论文,查找差距、认清自身的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比如,通过拜读部分同志提交的立意深远、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语言精炼的论文,我明显感到自己在理论功底、逻辑思维、语言组织等方面的差距。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展示内部审计的风貌。新公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赋予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我希望通过参加论坛,在审计系统或更广的范围内宣传内部审计、展示内部审计的风貌,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理解和支持内部审计事业。当然,简单的一篇论文可能对宣传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至少可以让大家知道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有一群积极向上的青年群体,并且在努力地为内部审计事业用心、尽责。我记得在报名参加论坛时,协会的一名老同志鼓励我:内部审计可能不是论坛的主流,也不一定能得奖,但重要的是要参与。的确,参与了,论坛中就有了内部审计的身影和声音,可以或多或少地宣传内部审计、展示内部审计队伍中青年人的风采。

      二、参加审计青年论坛的体会

      1、做有心人,关注中心工作、聚焦热点问题。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尽快的调整自身工作重心,明确目标和方向,对撰写论文也大有裨益。比如,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我发现,自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后,对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讨论如火如荼,而对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论述却凤毛麟角。事实上,无论从内部审计的本质、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拓展的现实需要以及改进组织治理的内在要求看,内部审计都毫无疑问地构成组织内部的“免疫系统”。因而,在选题时,我就将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这一热点问题列入其中。可如果泛泛的写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的预防、揭露、抵御功能的作用,很难有所创新。此时,有两篇文章引领我把视线聚焦于另一个热点问题——风险管理审计上,石爱中副审计长在“2009年中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高层论坛上作的专题报告——期待风险管理审计能够成为审计的主题、主流和常态;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09年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两大难点,其中之一就是风险管理审计仍停留在理念阶段,今后要尽快探索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模式。两篇文章不谋而合,对风险管理审计给予了高度关注,说明风险管理审计不仅是热点,还将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所以,论文以风险管理审计为主题,结合“免疫系统”理论,不但在立论、观点上能够体现创新,具备前瞻性;而且不断完善的研究成果,将在倡导新思想、引领新方向、拓展工作新领域等方面充分体现其价值,指导性更强。
      2、做勤快人,勤于积累、勤于思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做好论文的基础,包括知识的积累、研究能力的积累、写作水平的积累,还有资料的积累等。很多素材就在你我的身边,你发现了它,积累了它,它就会变成有价值的资源,为我所用。比如,领导讲话、各种机构的调研报告以及《中国内部审计》杂志等,都是我最快获取内部审计新发展、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的实践成果的资料源泉,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好素材,特别是一些调研报告、调查报告成为支撑论点的最好论据。同时,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要抓住一些疑问、难题,勤于思考,通过学习、交流、沟通和实践等,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理念,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有心,点点滴滴都可以积累;只要用心,时时刻刻都可以思索。
      3、做实践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刘家义审计长曾告诫青年审计干部 “实践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第一跑道”。青年人既要读好有字之书,从书本中学习;更要读好无字之书,从实践中学习。唯有实践,才能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问题,也才能将已有的理论进一步升华。不但要在工作中做一个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实践者,就是对于写作能力等具体技能,也要勤于动手、勤于练笔。在此次论文撰写中,感触最深的是自己的审计实践经验太匮乏,对问题的论述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提出对策的可操作性缺乏实证分析,致使论文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风险管理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也只是构建了风险管理审计框架的雏形。这是本次论文写作中很大的遗憾,也是我今后应该弥补的缺陷和继续努力探索的方向;要把论文写成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绝非易事,很多时候要把想法落在纸上,准确、清晰、简洁地表述,不但需要反复斟酌、不断修改,字里行间的修辞、手法更需要练习和积累。
       孙宝厚总审计师曾在首届青年论坛上寄语青年干部:日读千字,月写一文,年有提高。就是说,每天至少读一千字的文章,这一千字是要有意识地选择的,是自认为应当学习掌握的东西;一个月至少写一篇短文,当然不一定都要去发表,目的是经常锻炼,有所积累;每天、每月要做的事做到了,其结果每一年必定有所提高,有所长进。我以这段话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综合业务部  孙小鸿)
微信公众号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微信公众号

顶部
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工作专题
杂志订阅
CIA考试报名
CIA年检
CIA在线学习系统
购买网络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