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9 02:07:03
灌南县教育局内审室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教育的现代化创建包括很多方面,有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的准备,还有教育观念、理念、方式与方法的现代化。近3年来,该县投入财政资金3.9亿元,77所中小学更换了大量软、硬件设施。为了管好、用好该专项资金,灌南县教育局内审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实际,该局内审机构更新观念,将工作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向过程监控,从微观上发现问题,在全系统层面解决。引导每个学校重视对教育现代化专项投入的管理、使用。该局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对教育现代化专项经费的审计,做到(大额支出)周报批、月抽审、季报审、年会审。要求全县中小学1万元以上的支出必须事前报审计室,审计室汇总报到局领导同意后学校方可实施,防止先斩后奏,乱上项目,产生新的债务,大额支出报批手续是万元以上支出的必须有附件。审计人员深入学校,通过查看凭证、走访教职工全面了解学校教育现代化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促进学校建设阳光财务。每季度组织一次对前一季度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报审,每次5天,采用分片、分小组对调审计,让每个会计又做审计员,对该专项经费通过15项指标量化指标考核,责任到人。通过审计,总结全县教育现代化经费管理、使用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使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
创新审计模式,将专项经费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在专项经费审计报告中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该局审计室在教育现代化创建经费审计过程中,在对全该县第四中学、第二实验小学等8所中小学校长离任进行离任审计,对校长在任职期间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等有关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审计中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手续不齐、缺少过程材料、甚至工程量、价格等模糊不清的情况,该局内审室组织审计人员逐校核查,补齐材料,完善手续,核定工程量及工程总价,使学校在短时间内理清债务,杜绝扯皮、纠纷,杜塞漏洞,防止集体利益受损。要求学校建立债务台账,做到所有有关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的债务全部及时入账,尽量杜绝隐性债务,避免了账面没有反映债务情况,校长变动时实际又有债务反映,校长、会计等人对此债务说不清的情况发生。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在专项资金审计报告中有所反映,并提出规范管理意见,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学校的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不规范的经济行为给予警戒,既确保专项资金真实、安全,又帮助了前任校长理清账目,盘清家底,交得清楚,后任校长接得明白,轻装上阵,促进校长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中加强财务管理和廉政建设。(灌南县审计局 耿中太)